Skip to Main Content

  

ANSYS 部落格

October 10, 2019

什麼是串擾:電子產品中的電磁挑戰和趨勢

什麼是串擾?

工程師再也不能忽視電磁串擾了。他們必須了解電磁串擾是什麼、如何加以找出,以及如何加以糾正。

電磁 (EM) 串擾是電磁訊號影響其他電子訊號所造成的干擾。工程師也可能會將這種現象稱為耦合或雜訊。


工程師再也不能忽視電磁串擾了。他們必須了解電磁串擾是什麼、如何找出,以及如何加以糾正。
 

造成干擾的電磁訊號稱為入侵訊號,受串擾影響的電磁訊號則稱為受害訊號。

串擾會透過兩種機引發:

  1.  
  2. 電場引起的電容串擾
  3. 磁場引起的電感串擾
 

工程師在開發單晶片系統 (SoC) 架構時如果忽略串擾就是在冒險。串擾會讓電子產品的設計出錯,從而延後產品的上市時間,並發生成本超支的情形。

 


辨識電磁串擾的挑戰

若要理解電磁串擾分析的複雜性,工程師可以拿這個問題來對比電容耦合。

距離近時,電容耦合較強,距離遠時則會變弱。因此,如果兩條訊號線相距較遠,工程師就可以放心地忽略電容耦合。相較之下,相距較遠的訊號之間所產生的電感磁耦合則不可忽略。


很多時候,我們很難判斷電磁串擾是否為問題根源。

電磁串擾更為複雜且更具挑戰性。首先,問題的症狀不會只出現在某一方面,例如計時故障。相反地, 串擾的呈現方式通常是某些關鍵性能的標準有所降低,但這些標準又會因不同設計而有所差別。因此,識別問題是否出在串擾便是首要的挑戰。

更複雜的是,串擾通常涉及數位、類比和射頻 (RF) 模塊彼此間不樂見的耦合。任何一方都可能是入侵訊號或受害訊號。

 

不同設計就必須以不同方式識別、偵錯和解決電磁串擾。傳統的解決方案會以取巧的方式,利用架構或軟體來防止會觸發問題的操作模式。然而,隨著設計日益複雜且速度加快,財務和技術兩方面的困境讓這種方式越來越窒礙難行。
 

電磁串擾建模的挑戰

為了準確地為 EM 串擾建模,工程師必須分析極其複雜的物理結構範圍並加以建模,這些範圍包括:

  •  
  • 相連網路
  • 引發串擾的周圍結構
  • 電源和接地佈線層
  • 塊狀矽基板
  • 封裝層
  • 焊墊/凸塊墊
  • 佈線層
  • 密封環
  • 金屬填料
  • 去耦電容
 


由於需要包含上述所有元件,因此為電磁串擾建模可能會很複雜。

 

這些結構大多有復雜的物理佈局,需要大型網格來模擬電阻、電容、電感、耦合電容和互感。

會增加串擾模型規模的第二個建模因素是,工程師無法透過將焦點限制在設計中的小定界框來分析電池串擾。在評估電容耦合時,分析附近受害訊號會很有效。然而,磁場會沿著大型回路傳播、就在受害訊號旁的外面形成,或環繞晶片的整個佈局。

此外,我們很難限制電磁串擾工具所產生的模型大小,因為此模型需要將會導致串擾問題的所有網路,以及可能會對電路性能產生影響的所有網路和結構納入其中。

為了使下游開發有所作用,串擾模型必須:

  1.  
  2. 在積體電路通用模擬程式 (SPICE) 中快速運算
  3. 在 SPICE 環境內進行各種非線性和雜訊的模擬
  4. 存在於可跨越模塊界線或裸晶的資料庫內
 

鑑於串擾模型的典型尺寸和複雜性,我們很難滿足這三個要求。
 

對於 SoC 電磁串擾分析的需求逐漸興起

由於電子系統需要增加頻寬和減小尺寸,因此工程師非常關注電磁串擾。這使得高速電路和高頻寬通道越來越相近。


隨著電子設備變得越來越小,串擾的問題也變得越來越顯著。

此外,持續增加的內部時脈頻率 (5 到 10 GHz) 以及持續增加的資料速率 (10 Gbps 以上) 也助長了串擾問題的出現。

簡而言之,高速和小型電子設備會產生串擾;消費者需求創造了 SoC 的趨勢,因此我們無法再忽略伴隨發生的電感和電感耦合。
 

容易發生串擾的 SoC 架構

許多架構和應用的設計趨勢都促成串擾的發生。

例如,電磁串擾與頻率有關。但是,工程師無法為簡單的相關頻率來分析電磁串擾。

例如,升降時間很快的時脈訊號包含大量的諧波頻率分量。因此,以 10 GHz 運行的時脈,會有以 50 GHz 運行的第 5 諧波頻率分量。


同一系統上有多個乙太網路通道,可能會變成一場串擾夢靨。

然而,鎖定晶片內時脈頻率 25 GHz 的工程師就必須思考要如何安全地為第 3 諧波建模,此諧波所在的頻率就是微波頻率。

電磁串擾會影響訊號幅度或雜訊位準。因此,由於 SoC 應用中的低功耗趨勢,訊號電壓位準會降低,對雜訊的敏感度則會增加,而讓串擾的影響進一步加劇。

乙太網路、光纖通道和外圍元件互連 (PCI) 也可能是串擾來源。為了實現高資料速率,這些匯流排採用了平行運作的多序列通道。例如,100 Gbps 乙太網路會利用 10 個各以 10 Gbps 運行的通道。當如此多的高速序列通道駐留在單一系統時,每條通道都有可能成為潛在的入侵訊號或受害訊號,而成為真正的串擾夢靨。

其他會增加電磁串擾可能性的架構趨勢包括:

  •  
  • 一個 SoC 上有多個高速類比模擬塊
    • 像是鎖相迴路 (PLL) 和壓控振盪器 (VCO)
     
  •  
  • 同一晶片上有多個高速時脈網路
    • 時脈不需要高頻運行,以 10 GHz 運行的受害時脈會受以 2 GHz 運行的入侵時脈所影響。
     
  •  
  • RF 或高速類比模擬塊與高速數位模擬塊相鄰
    • 共用接地網路和矽基板必須獨立。
    • 矽基板仍是模塊間的關鍵雜訊傳播通道。
     
  •  
  • 晶圓代工廠插入的密封環 (seal rings) 和劃片槽 (scribe lines)
  • 訊噪容差很小的低功耗設計
  • 可透過串擾突波設置的靈敏控制/復位訊號
  • 整合型扇出晶圓極封裝技術
    • 多晶片相鄰會增加發生電磁串擾的可能性。
       
     
  •  
 

並非所有 EDA 工具都可以為串擾建模

SoC 整合會將高速數位電路、類比和 RF 模塊緊密地放在一起。因此,這些元件的內部和各個模塊之間會有許多機會產生串擾。

電子設計自動化 (EDA) 工具大多適用於特定設計類型,例如數位、類比或 RF 元件的設計。然而,串擾不受這些界線所限制。換句話說,工程師一般會用來設計電子元件的分析類型可能會忽略串擾。


ANSYS Pharos 可以協助工程師識別串擾。
 

隨著先進技術和 SoC 架構的出現,忽略電磁串擾會產生很大的風險。

了解如何使用 Ansys Pharos 來識別和減輕串擾的發生

若要深入了解串擾,請觀看網路研討會錄影: 讓高速序列連結降低發生晶片內電磁串擾和配電問題的風險

 

查看 Ansys 的服務與產品

立即聯絡我們

* = 必填欄位

感謝您聯絡我們!

We’re here to answer your questions and look forward to speaking with you. A member of our Ansys sales team will contact you shortly.

Footer Im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