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Main Content

      

Ansys 部落格

April 6, 2023

什麼是等效應力?

設計新元件時,工程師必須注意其設計的每個細節,例如:

  • 這會處於何種環境? 
  • 這需要使用多久?
  • 這能有多重? 
  • 這需要多少費用?  

簡而言之,身為工程師,我們的任務是在短時間內針對複雜問題提出解決方案,而且必須隨時對設計的每個層面都相當注意。但是,許多設計的關鍵重點仍著重於一個面向:結構完整性。

現今大部分的工程零件都會經歷多種負載條件,包括張力、壓縮、剪切、彎曲和扭轉,都會產生複雜的應力狀態,以三乘三的張量進行全面描述。這會產生九個不同的值,而您需要檢閱您領域的每個部分。這使擁有等效應力概念非常有價值,因為它將這九個值結合為單一的等效應力值。雖然基本上是從三乘三的應力張量計算得出,但技術上來說,等效「應力」是我們作為指數使用的純量值。     

Stress tensor

應力張量。

什麼是 von Mises 應力?

根據 von Mises 降伏準則,只要畸變能的最大值未超過材料在拉力測試中降伏所需的畸變能,該材料就不會開始失效。Von Mises 應力是一種等效應力值,可用來判斷特定材料是否會開始屈服,只要 von Mises 應力的最大值的不超過材料的屈服強度,特定材料就不會屈服。傳統上,von Mises 應力用於金屬等延性材料。 

從實際的角度來看,von Mises 應力僅能讓工程師透過簡單的單軸拉力測試,瞭解複雜負載零件的效能。以下是理論延性材料的結果,我們可以在此擷取效能參數,例如降伏強度、最終強度和楊氏模數。  

Tensile test diagram

拉力測試圖。

Tensile test results

拉力測試結果。

拉力結果與 von Mises 等效應力的相對特性讓我們能夠快速計算功能價值,例如安全係數。您只要將最大容許應力除以等效應力,即可計算此值。使用屈服強度作為最大容許應力時,安全係數必須高於 1,才能避免設計永久變形。簡單來說,這項安全係數能為設計提供絕對的最低效能目標。

von Mises 應力方程式

Von Mises 應力可根據三個應力張量所述的應力元件或主應力來計算。對於給定的應力狀態,以下任一運算式都會得出相同的 von Mises 應力 σv

Von Mises Stress equation

Von Mises 應力方程式。

在 Ansys Discovery 中使用等效應力進行設計探索

由於現今工程期限縮短,因此設計工程師必須快速瞭解其設計的效能,以及如何以最佳方式改善。在 Ansys Discovery 中,設計工程師和分析師可以模擬多種不同的物理現象,包括結構模擬。工程師可以使用即時圖形處理器 (GPU) 為基礎的求解器,快速視覺化其設計的效能,並快速報告關鍵值,例如等效/von Mises 應力。此外,使用者可以利用 Ansys 旗艦級結構求解器 (MAPDL) 進一步詢問模型,以獲得高傳真度的結果。在下方範例中,我們將模擬固定翼飛機前後引擎支架的負載。

(下列模型載入完畢後,您可以透過放大和平移與之互動。)

飛機引擎支架組裝。

在各種負載條件下,Discovery 可解決多種效能參數,包括應力個別元件、主應力,當然還有等效應力。如前所述,等效應力值是從如主應力等個別應力元件計算而得。如下圖所示,主應力與等效應力輪廓之間的最大 (紅色) 與最小 (藍色) 應力值位置之間有明確的相似性。

等效應力。

第一主應力。

第二主應力。

第三主應力。

使用者結合即時物理模擬與整合幾何建模的功能,就可以快速地反覆執行設計,並看到即時物理回饋和工程參數,例如等效應力與安全係數。工程師透過這兩個已知值,可以快速知道它們有多接近材料失效的臨界值。

此外,使用者可以利用監控器等功能,追蹤並記錄每一次設計迭代的設計進度。我們延續上述範例,修改了前引擎支架上第一個加強肋的設計,以嘗試減少等效應力。如下圖所示,我們的監控器和輪廓顯示安全係數增加且等效應力降低,快速向使用者表示已降低設計失敗的可能性。

Ansys Discovery monitors

Ansys Discovery 監控器。

Discovery 結合整合式幾何建模與前置模擬,為使用者的設計工程工具箱提供強大的工具。此種飛機引擎組裝等模擬僅需不到 10 分鐘的時間即可匯入、設定、解決並反覆執行。     

是否有興趣深入瞭解 Discovery 如何復甦您的產品開發工作流程?探索 Ansys Discovery免費試用。  

查看 Ansys 的服務與產品

立即聯絡我們

* = 必填欄位

感謝您聯絡我們!

我們將在此解答您的問題,並期待與您交流互動。Ansys 的銷售團隊成員會立即與您聯絡。

Footer Image